本网讯(通讯员 硚检宣)“感谢杜检察官,我现在已经找到新工作啦!你看,这是我的工作照。”10月12日,信访人陶女士给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杜丽华发来微信消息,分享自己入职新公司的喜悦,只言片语中尽显对生活的期许。看着照片上面带微笑的陶女士,杜丽华欣慰地回复道“加油,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杜丽华与这位信访人的特殊情谊还是从一碗饭开始的。2022年2月12 日,陶女士冒着寒风小雨,历时三个多小时从新洲农村赶往硚口区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递交监督申请,到达时已临近中午。“你大老远赶过来,天气又这么冷,肯定饿了吧,来,先吃饭,吃完再慢慢说!”杜丽华见状赶忙为信访人端来一份午餐。
看着眼前这碗热腾腾的午饭,陶女士顿时潸然泪下:“初中毕业后,我就独自在外打拼,凭本事打工挣钱、养育儿子却遇上不良老板。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关心我冷不冷、饿不饿,没想到检察官竟然主动给我盛饭,让我觉得好温暖。”
交谈中,杜丽华得知,陶女士离异多年,靠在硚口区某服装商行打工养活自己和供儿子读书。2018年初,她与老板口头约定每卖出一件服装提成1元。由于销售有方,陶女士成绩斐然,提成可观,但老板却食言反悔,拒绝支付提成费。
2019年初,她将老板状告到法院,由于没有正式合同的约定,法院最终依据陶女士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仅支持了微薄的提成费。陶女士愤懑不平,与老板的积怨也越来越深,私下理论过程中,她与老板发生肢体冲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诉讼官司。
在其中一起民事伤害案中,法院判决老板赔偿陶女士600余元医药费,陶女士对赔偿金额不满,不服判决结果,申请再审也被驳回,想到此前的提成费愈发觉得法律在偏袒老板,便向硚口区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这才有了接访的一幕。
接访当天,讲述起与老板的纠纷,陶女士情绪很激动,杜丽华就静静陪在她身旁,默默倾听着,边做笔记边认真梳理事件,时不时安抚一两句。倾诉过后,陶女士也逐渐平复了心情。“为了这场官司我已经上访三年多了,一肚子委屈无人倾听、无人理解、无人宽慰……但第一次与你们接触,我就感到很温暖,你们办我的案子,我觉得心里踏实!”离开时,陶女士动情地说。
受理案件后,杜丽华马不停蹄到法院调阅原案,仔细进行审查,认为原案事实清楚,法院依据已有证据所做的判决并无不妥。
实地走访陶女士家庭后,杜丽华还了解到,陶女士生活确实困难。因为和老板官司缠身,陶女士在当地无法工作,只能回农村老家生活,一时间失去了固定收入来源,加之长期精神压力巨大,她一度患上抑郁症想轻生,但一想到儿子还在读高中,无力养活自己,她又咬牙坚持下来,想继续状告老板。
如何打开陶女士的心结,彻底化解这场矛盾积怨呢?考虑到信访人的实际情况,杜丽华决定带案下访,上门召开听证会,让陶女士在熟悉、轻松的环境中卸下防备、敞开“心门”,在“家门口”解开心结。
5月19日,杜丽华主动邀请区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商会工作人员等,驱车80余公里来到新洲农村陶女士的家,在田间地头召开了一场听证会。
听证会上,村支部书记介绍了陶女士的家庭情况,杜丽华则从原案的事实、证据及其关联性等方面介绍了案情。“双方因为口头约定的提成费扯皮打架,法律也只能从证据上保护当事双方各自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原案判决是合理的……”到场人员了解清楚案件的前因后果,纷纷认可法院的判决。杜丽华也用亲切生动的“家常话”阐述法律规定,耐心劝导陶女士。
经过大家共同的释法说理,陶女士解开了心中的疑虑,渐渐明白了法院判决的正确性。针对陶女士因案产生精神抑郁,独自负担儿子读书,生活非常困难的实际状况,杜丽华积极向其宣传司法救助政策,陶女士对检察官的关心十分感谢,当场承诺不再上访。
案件息诉罢访以后,杜丽华的工作并未就此止步。由于陶女士过激的维权行为在服装商行传开,大家都对她产生戒备心理,难以寻找到新工作的陶女士,生活陷于窘迫。如何让陶女士的生活有所保障?杜丽华一直记挂着这事。
她主动延伸检察职能,多次与行业商会联系,向其介绍陶女士善于营销的突出能力,帮助陶女士重新找寻新的工作机会。陶女士十分感谢检察官为她所做的一切,特地从新洲农村送来一面写有“一心为民 廉洁奉公”的锦旗表达感激之情。如今,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回归正常生活轨道的陶女士第一时间就想到向杜丽华报喜,“感谢杜检察官”六字里,包含着想说而无需多言的情谊。
“我觉得办案不仅要为信访人释法说理,还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实际困难。如何办成有温度的案件,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统一,需要更多地探索和实践,我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杜丽华坚定地说。